就业难遇上“慢就业” 如何引导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环球观天下
来源:中原网    时间:2023-03-31 12:02:29

​中原网讯( 记者 于露 通讯员 张长江 )2023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新一届的毕业生陆续要走出象牙塔,迈向广阔的社会天地。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就业压力空前的同时,一种“慢就业”风潮悄然兴起,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既没有就业,也不去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外出游学、支教支边、创业考察、备战考研、考编考教等,游历思考一段时间,再考虑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河南采取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一系列政策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高校毕业生仍选择了“慢就业”“缓就业”。


【资料图】

省会郑州一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段迎晨同学对未来还没有准确的规划,但她从大一开始就在某网络平台做带货直播,四年积累下来粉丝数量可观,现在每个月都有一笔收入。“我还没有想好自己是考编还是找工作,但我做直播也有收入,所以不是很着急。”段迎晨说。

毕业于洛阳一所大学中文系的郅慧同学正在备战考研。她说班里20来位同学占比近五成选择“慢就业”,大家有的打算去国外游学,有的将去西部做志愿者,还有的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同学们把这种形式多样的新型“慢就业”称之为“新打工时代”。

22岁的路旭阳打算走入西部山区留守儿童。这位即将毕业的00后想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知识,教孩子们学习英语、赏析经典名著。“‘慢就业’我们绝不是‘躺平’,更不是‘摆烂’,我们只是在‘慢’中重新认识自己、调试自我,用一段时间思考清楚将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他说。

相关机构聚焦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同院校及专业薪酬情况等,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30%。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而自由职业(18.6%)、慢就业(15.9%)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是继2021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呈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式愈发严峻,00后一代更注重就业的质量。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张长江认为,面对越来越“内卷”的就业形势,“慢就业”可以给年轻人一个缓冲期,让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找准方向、提升自己、勾勒蓝图。“只要找准了目标,用对了方法,‘慢就业’的年轻人也能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

但张长江同时指出,“慢就业”更适合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且父母观念开明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有些毕业生因为逃避就业压力而以“慢就业”来消极对待,整天“宅”在家里,脱离社会,那可能会发展成“懒就业”,有的人最终还会成为“啃老族”。他呼吁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才会有好出路、好发展。而社会也应对“慢就业”的年轻人多些包容和理解,并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作为“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及对策建议”课题组主持人,张长江建议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四个层面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政府层面,要突出宏观指导,保障政策性岗位供给;完善技能培训机制,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就业市场容量。

学校层面,要完善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积极与企业、政府部门结合,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针对学生个性化诉求,发挥好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的作用,更好地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做好帮扶指导,疏导毕业生焦虑情绪;同时,引导毕业生尽早明确就业意向,更加主动求职,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用人单位层面,要减少对大学毕业生的偏见,尽管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足够强,对新事物更加容易接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学生层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全方位的提高素质水平,还应该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着重提高自身求职的关键优势;在校期间积极寻找实习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准备;先就业后择业,树立动态择业观,从浪漫的天子骄子蜕变为务实肯干的求职者。

总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情况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稳就业,是需要统筹推进、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各层面要发挥各自优势,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