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持续深入推动法治教育普及工作,增强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建设明礼、知法、崇德的和美城乡。仰阿莎街道通过“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法律服务”三管齐下推进“法治教育普及”行动,为“平安街道”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坚强的法治保障。
强化宣传,吹响法治的“号角”。积极探索普法形式,多样化开展普法宣传。仰阿莎街道在“民法典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的关键时间点,抓住赶集日人员密集等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知识、反邪教知识、扫黑除恶知识等法律知识。组织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社区矫正人员为辅的法治宣传队伍深入社区、村寨通过设点宣传、集中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用“接地气”的语言向村(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向村(居)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宣传资料。并结合实际,对涉及民生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面对面、点对点地讲解,为群众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标语和法治宣传栏的制作、张贴,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基层群众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四大四行动”实施以来,开展集中宣传2次,深入村(居)开展法治宣传3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余条,16块法治宣传栏正在制作中。
深化教育,埋下法治的“种子”。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真正管用而有效的法律,不只写在纸上,更要写在人们心里。仰阿莎街道以“法治教育普及”行动为契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教育接地气、润人心。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把法治教育送进校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案例以案释法,为城关一小的3000余名师生送上丰盛的“法治教育大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结合“敲门行动”,用法治教育敲开群众的“心门”,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知识送到基层群众的身边,把法律交给人民,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推动法治教育与“四点半课堂”相结合,通过问答互动、案例讲解、法治安全小故事等形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浸润到青少年儿童的心里。街道通过多种方式,在群众的心里埋下法治的“种子”,并不断浇灌以法治教育之水,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优化服务,筑牢法治“港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接地气的法律服务,着力在法律服务可见可得、易见易得上下功夫,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法治力量、法治关怀、法治温暖。仰阿莎街道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村(社区)常态化排查、司法所“接诊”等形式,接收法律服务需求,建立法律服务台账,逐一根据需求通过“上门”、集中调解、单独咨询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温情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为群众提供便民性、高效性的法律服务,为群众打通法律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为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和美城乡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今年以来,街村两级提供法律服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通讯员 邰胜丽
编辑 胡朝辉
二审 杨胜荣
三审 杨 宇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